登上市团拜会舞台 金山群文发展生机勃勃
发布时间:2017-1-25 14:33:00 点击数:
再过2天就要到农历新年了,鸡年预示着“生机勃勃”,我区的群文事业亦是如此,可能许多人还不知道吧?就在今天(1月25日)刚刚结束的2017上海市各界人士春节团拜会上,由区文广局、教育局组队表演的经典民族歌剧市民大联唱《洪湖水浪打浪》、《刘胡兰》,成功演出,这也是今年市团拜会中唯一的一个群文节目。
在上海展览中心,金山团队放声唱响经典红歌,歌颂祖国,充分展现了金山人的精神面貌。据介绍,在2016年上海市民文化节红色经典歌剧赛事中,这个节目就曾荣获优秀奖,此次能登上市团拜会舞台演出是对金山群文水平的一次肯定,其背后,无疑也是金山群文发展的蓬勃生机。
“金山群文发展的特色就是‘全民参与’。近年大众对文化发展的需求和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对文化的投入力度也逐年加大,群文氛围也愈发浓厚。可以说,金山群文发展是一个从‘全民参与’到文化成果‘水到渠成’的过程。”平鲁区文化馆馆长陈为民介绍。
从“被动参与”到“文化的自觉”,金山走过了一段文化建设的历程。
2011年以来,金山区投入约5.3亿元重点推进区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新的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以及金山卫抗战遗址纪念园等一批重大区级公共文化设施陆续建成。全区共开展群众文化活动4.3万余场,惠及百姓510万人次,比“十一五”期间翻了一番,并呈现递增趋势。到2015年底,金山区已建成公共文化设施面积13.4万平方米,人均0.17平方米,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以区文化馆为例,自落成开放以来,剧场三天就会有一场演出,达到高效运作,仅2016年全年就举办各类活动130余场,开展群众文化活动8900多场次,惠及116万余人次。
其间,金山区还以名家工作室为依托,在群文原创水平和影响力方面进行突破,从体现先进典型的《白衣柔情》《大吴老师》到再现经典的《红色娘子军》,从原创大型民俗歌舞剧《朱泾花灯的传说》到展现漕泾沧海盐文化的《沧海盐田》等,发掘本土文化资源优势进行加工升华。
一些高雅艺术,如交响乐、芭蕾舞剧、上海歌舞剧院表演等每年都会有三十余场,潜移默化间提升了百姓的群文素养。
“除了高雅艺术鉴赏,我们也举办了如‘百姓大舞台’、‘群文荟萃’大赛等活动,涌现出很多‘民星’代表;文化下基层和文艺小分队建设,也让群文更贴近百姓生活,充实了基层文化阵地。”陈为民说。
近年,金山区根据各街镇村居的不同,发展出具有自身文化特色的“一镇一品”、“一村一队”文化品牌,推出了诸如山阳的民乐、朱泾的花灯、枫泾的故事、廊下的打莲湘等一系列文化形式。
“亭林腰鼓队”就是亭林镇“一镇一品”建设的成果,从无到有,这支队伍目前已有16名成员。而鼓文化在亭林镇可以追溯到百年前。
随着这支队伍的发展,他们不仅将“腰鼓”表演发挥得淋漓尽致,也逐渐丰富起表演的品类,将表演内容拓展成手拍鼓、水鼓、锣鼓等十余种形式,并走上全国表演的舞台。这些曾经的业余文化爱好者,如今也肩负起全镇43支腰鼓队的传承指导工作,让群文之花可以一直灿烂下去。
“金山群文的发展,已经从原来的‘要你参加’转变为‘我要参加’,百姓对文化艺术的渴望明显提高。也许金山群文发展的逐渐成熟,就是在这样一个氛围烘托下的,从量变到质变的提升。”陈为民说。